手机端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格哈德·埃特尔


格哈德·埃特尔

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1936年10月10日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生涯在慕尼黑工业大学度过,并于1965年获博士学位。
从1973年开始,埃特尔担任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教授及该校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1986年至2004年,埃特尔出任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所长,目前他是这家研究所的名誉教授。
格哈德·埃特尔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因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获得的奖金额将达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
埃特尔是1988年以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首位德国人。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文告中表示,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格哈德·埃特尔是因为他在表面化学所作的开创性研究。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例如铁为什么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内催化剂如何工作等。此外,表面化学反应对于许多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人工肥料的生产。表面化学甚至能解释臭气层破坏,半导体工业也是与表面化学相关联的科学领域。
由于半导体工业的发展,现代表面化学于60年代开始出现。格哈德•埃特尔是首批发现新技术潜力的科学家之一。他逐步建立表面化学的研究方法,向人们展示不同实验过程产生表面反应的全貌。这门科学需要先进的真空实验设备,以观察金属上原子和分子层次如何运作,确定何种物质被置入系统。
格哈德·埃特尔的观察为现化表面化学提供了科学基础,他的方法不仅被用于学术研究而且被用于化学工业研发。格哈德•埃特尔发明的研究方法,基于他对哈伯·博施法的研究,应用哈伯-博施法可以从空气中提取氮,这一点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埃特尔还对铂催化剂上一氧化碳氧化反应进行研究,这种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汽车催化剂中,以过滤汽车产生的废气。
在2007年已公布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埃特尔是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一位,自1997年起,埃特尔教授就应聘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并同时应邀开始担任大连化物所《催化学报》的顾问。
谈到埃特尔时,几位与他共事过的中国科学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他那美妙的琴声,说他在聚会时会为大家弹奏几支钢琴曲。此外,埃特尔对人文科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方面的书籍。

上一篇:法国“新小说”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克洛德·西蒙出生

下一篇:日本著名漫画家高桥留美子(《犬夜叉》作者)

Copyright © 2012-2024 今天是什么日子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