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园 “民主之家”鲜英先生诞辰
张澜先生出任川北宣慰使,委鲜英为宣慰使卫队队长(相当于团长)。不久又被保荐入北京陆军大学第四期深造,毕业后留任袁世凯总统府侍卫官。当袁氏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后,铁血铮铮的鲜英毅然南下广州参加护国之役以讨袁。1921年起,先后任川军总司令部行营参谋长兼重庆铜元局局长(后为四川造币厂厂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第十师师长兼江(北)巴(县)卫戍总司令、重庆制造厂厂长、四川省第11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南充县县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协助张澜在南充创办“建华中学”,张澜任校长,他任董事长。南充不少进步青年纷纷要求奔赴延安,他特发专署通行护照,分赠川资,并为之主饯,以壮行色。1939年鲜英谢绝仕途回到重庆,决心投身抗日民主运动,毅然提供他的私宅“特园”,为中共与各界人士共商国是的场所。
特园,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所在地原属于江西会馆的一块坡地,有70多亩。坡地中央是一座小山头,鲜英将自己的住宅建于小山头上,另陆续建有10余幢楼房,坐落在上清寺大街的一条支马路旁,整个建筑群因主人号特生而命名“特园”,后来在支马路口砌了两个砖柱入口,上有“特园”两个大字,由鲜英次子鲜继明书写,支马路也因此名为特园路。(nongli.85384.com)
当时的特园,又称“鲜宅”,包括达观楼、平庐和康庄三部分。达观楼是特园的主体部分,既为主人斋名也表达主人性格,由鲜英先生的夫人自己设计,是一幢青砖饰面的中西式三层楼房,雄踞山头,矗立在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之间,嘉陵江卧流山下。主楼前后有两个大花园,花园旁边有一排平房和一个小院。楼内有主人的书斋、客厅和卧室等,居室宽敞,错落有致,俯瞰嘉陵江,波光岚影,景色宜人,令人有超尘拔俗之感。二曰平庐,以鲜英第八个女儿鲜继平的“平”字定名。三曰康庄,以鲜英九女鲜继康的“康”字取名,为四幢三层楼房,两两相连,每组对称,分别编号为一、二、三、四号楼。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轰炸重庆,康庄的三、四楼被炸毁,后又照原样修复。1956年,重庆兴建嘉陵江大桥,按规划,桥头的公路必由鲜宅花园穿过。只因鲜宅为纪念地,为了避开鲜宅,于是修改设计图纸,公路从桥头弯了一下,从紧挨平庐30米处切断挖开,将特园截为“特园”和“特园路”两部分,两部分之间是公路。
“文革”期间,特园的主体建筑“达观楼”毁于一场大火,仅残余书房和偏房,故199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特园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时,挂牌在与“达观楼”相距100余米的康庄。
特园是抗战时期重庆的知名人士、社会贤达进行民主运动的大本营。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50多位中共人士都曾是特园的嘉宾;张澜、黄炎培、沈钧儒等100余位社会知名人士都曾以特园为民主运动的大本营,不少人寄宿于特园。冯玉详、孙科、柳亚子、刘文辉等国民党方面的要员、地方实力派也是特园的座上客。
作为中共南方局对外活动联系的重要场所,特园既是中共南方局在重庆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地。广大进步人士为坚持抗战、争取民主,纷纷团结在中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使特园形成盟友如云的热烈场面。其客人少则数十,多则上百;有时全天开流水席,就餐的人随到随吃,经常出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盛况,被董必武同志誉称为“民主之家”,而主人鲜英,亦有“孟尝君”之雅号。
国共在重庆谈判期间,******三顾特园,与张澜、鲜英等民主人士共商国是。他感慨地说道:“我也回到家了。这里是‘民主之家’,以后我们还要建立民主之国!”并用浓厚的湖南口音朗读张澜为“民主之家”撰写的楹联:“谁似这川北老人风流,善工书,善将兵,善收藏图籍,放眼达观楼,更赢得江山如画。哪管他法西斯蒂压迫,有职教,有文协,有政治党团,抵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
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鲜英当选为民盟中央执委;1946年4月当选为重庆市支部主任委员。重庆解放前夕,为确保重庆免遭破坏,鲜英积极进行策反杨森工作,并做其他川军将领的工作,促其起义。新中国成立后,鲜英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民盟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68年6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1977年8月,鲜英骨灰移至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西九室。1997年,鲜英先生与其夫人金竹生的骨灰一同安葬于重庆歌乐山。从此,鲜英夫妇一同长眠于歌乐山的苍松翠柏之间。
鲜英先生
下面这首郭沫若先生赠给“特园”主人鲜英先生的诗。
嘉陵江上有一叟,银髯长可一尺九。
其氏姓鲜其名英,全力为民事奔走。
以国为家家为国,家集人民之战友。
反对封建法西斯,打倒独裁打走狗。
有堂专为民主开,有酒专为民主寿。
召集民主见曙光,民主之家永不朽。
“特园”一角
“特园”一角
上一篇:第16届世界杯在法国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