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箜篌 源于古代猎弓的乐器
人气:221 ℃/2024-09-30 09:57:36
小箜篌,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角形箜篌。是竖箜篌之一种,属于竖箜篌中的较小者。历史久远,结构简单,造型美观,使用方便。长期流传于宫廷和民间,清代失传。20世纪30年代得以复兴,80年代推陈出新,造型各异的小箜篌登上我国和世界音乐舞台,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之中。
历史悠久的小箜篌,起源于古代猎弓,是古代乐弓向古代乐器发展的最初型式。自东汉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中原后,曾在历代宫廷中应用,隋唐用于西凉乐、龟兹乐、疏勒乐、高丽乐和天竺乐中。在敦煌北魏至唐宋的壁画中,可以看到古代器乐演奏家们“竖抱于怀中”、用“双手齐奏”的角形箜篌,仍然保留有古代乐弓的痕迹,只是加粗了向上弯曲的共鸣槽。不仅拴弦方法简便,琴弦的数目也多为八弦。笔者认为:这就是角形箜篌中的小箜篌。而唐代杜佑《通典》所载:“二十有二(一作三)弦”和宋代吴自牧《梦梁录》所载“张二十五弦”,显然是角形箜篌中的大箜篌。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一般多为先简后繁,角形箜篌也必然是先小后大、张弦由少及多。小箜篌一直流传到明末,清代失传,但在史籍中仍有记载。《清朝续文献通考》中说:“小箜篌,女子所弹,铜弦、缚其柄于腰间。随弹随行,首垂流苏,状甚美观。……按弦乐器可行走弹奏者惟小箜篌一种而已。”演奏时,采用坐姿,将小箜篌立于地面或置于特制琴架上。共鸣箱抱于怀中,两手分别弹奏左、右两侧弦列,演奏技巧与雁柱箜篌相同。小箜篌已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既可弹奏悠缓的古典曲调,又可演奏现代快节奏的乐曲。创作和改编的小箜篌独奏曲有《唐宫夜曲》、《梅花三弄》、《渔舟唱晚》、《思凡》、《宫女怨》和《宫宴乐》等,重奏曲有管子、箜篌二重奏《阳关三叠》、《曲江随想》和箜篌、笙、管子三重奏《凉州散》等。- 名俗文化06-22
关于周末祝福语简单版朋友
- 其他10-09
冬季鸽子汤的做法
- 其他06-30
武德充沛什么梗
- 其他12-25
湘潭经开区属于哪个区
- 其他08-01
两个路由器一个交换机如何设置
- 其他10-17
在中国银行怎么卖美金
- 其他03-24
上海到千岛湖自驾线路
- 名俗文化09-17
男生节是什么节?男生节祝福语大全
- 其他10-21
注销支付宝账户要多久
- 其他11-11
古代的年月日叫什么
推荐
- 1s17战令宝箱抽奖技巧116
- 2家庭版面藕制作方法496
- 31000和375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184
- 4微信中微生活怎么下载205
- 5国有民办的学校好不好469
- 6促进的同义词有哪些375
- 7QQ五笔输入法如何设置词库管理131
- 8在华为手机微信中怎样发送长视频237
- 912月12日出生名字297
- 10如何判断指甲油的好坏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