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为什么要设立节度使的制度
人气:475 ℃/2024-10-06 21:25:21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节度使一词出现甚早,意为节制调度。
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北周及隋改称总管。唐代称都督。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并多省罢,唯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尚存,以统州、县、镇戍。镇戍是经常性的防御据点,比较分散,兵力单弱,故每遇战事发生,必须由朝廷派遣行军总管统率出征或备御。规模较大的战役,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 唐高宗、武后时期,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这类屯戍军设置愈多,并逐渐制度化,形成有固定驻地和较大兵力的军、镇、守捉,各自置使。行军大总管也逐渐演变成统率诸军、镇、守捉的大军区军事长官,于是长驻专任的节度使应时出现。节度使成为固定职衔是从睿宗景云二年四月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开始的。
- 其他11-20
重庆破获茶饼贩毒怎么量刑
- 美食02-04
秋葵怎么炒不发粘
- 其他03-02
宽则得众的理解
- 其他06-21
sonos音箱怎么连接
- 其他07-22
吻的名言
- 生活05-15
纯白衣服如何收纳保存 纯白衣服怎么保存
- 其他12-22
关于18岁励志句子
- 其他12-06
小宝贝1周岁生日寄语
- 生活09-15
收敛水用手还是化妆棉 收敛水用化妆棉敷多久
- 生活08-21
手机内存单位大小顺序是什么?